> 文章列表 > 松原的历史沿革

松原的历史沿革

松原的历史沿革

松原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,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。下面简要概述松原市的历史沿革:

1. 古代时期

松原地区最早的文化属于肃慎文化和扶余文化,这些文化都与后来的满族有直接渊源。

公元前22世纪,这里属于早期肃慎王国。

春秋至秦时期,境内东部为古濊貊人世居之地,西部为古东胡人游牧地。

汉至南北朝时期,境内东部为濊貊支系夫余人建立的夫余国之一部分。

2. 隋唐时期 :

隋朝时,境内东部为靺鞨伯咄部居地。

唐初,境内东部属河北道营州都督府招抚的室韦(东胡族系北鲜卑之后裔)达姤部。

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,设置松漠都督府,松原西部地区为其所辖。

3. 辽金时期 :

渤海国时期,松原地区设有夫余府,府城址即今伯都讷古城址。

辽代,在松嫩两江交汇流域设立长春州和宁江州两个州城。

4. 元明清时期 :

明代,这里成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的一部分。

清代,松原地区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,伯都讷城是清初“边外”(柳条边)七大军事重镇之一。

5. 近现代 :

1913年,改为新城县。

1949年,划归吉林省管辖。

1992年6月6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扶余市,设立松原市(地级)。

1995年7月20日,恢复扶余县制。

6. 当代 :

截至2022年,松原市下辖1个市辖区(宁江区)、1个县级市(扶余市)、2个县(乾安县、长岭县)、1个自治县(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)。

松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,其境内有多处历史遗迹,见证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变迁和发展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松原地区的历史名人有哪些?

松原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特点?

松原市的由来和历史是怎样的?